

上海文創產業加速發展 “十三五”再上快車道 |
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報名參賽各國影視作品再創新高,東方夢工廠制作《功夫熊貓3》受到中外歡迎,一批國內外文化企業競相落戶上海自貿區,迪士尼 項目即將開幕……記者近日從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了解到,“十二五”期間,上海市文創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為“十三五”良好開局奠定堅實基礎。 統計顯示,“十二五”期間,上海市文創產業總產出和增加值從“十一五”末的5499億元和1673億元,快速增長至2014年末的9054億元 和2833億元。2015年,上海文創產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實現增加值3020億元,占全市GDP比重12.1%,年平均增長率接近14%。 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日前發布《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6—2018年)》,提出“聚焦文創產業創新發展、融合發展、開放發展,打造重點項目,提升供給質量”。 業內人士分析,倚重已進入“快車道”的文創產業,上海將發展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創新、創意、創業中心。 2016年是“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這份行動計劃提出,2016年至2018年,上海文創產業增加值的年均增速力爭高于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平均增速2-3個百分點,支柱產業地位將更加穩固。 行動計劃還提出,重點發展電影產業和演藝業。聚焦電影全產業鏈發展,提升上海電影在制片、發行、放映、后期制作的產業能級。加快推進環上大國際 影視園區、上海影視文化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以構建國際化電影生產大基地、大市場為目標,使上海形成電影企業集聚、產業鏈完整、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電影產 業重鎮。 正在舉行的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上,“亞洲新人獎”紅毯和頒獎活動已是連續第二年落戶環上大國際影視園區內的“上海文化中心”。據有關負責人介紹,在“亞新獎”品牌影響力帶動下,環上大國際影視園區產生的產業集聚效應不斷凸顯。 最近一年來,由園區企業作為第一出品方立項的電影項目達到26部,其中包括《如果沒有愛》《繡春刀2》等;園區還專門設立了“上海影視攝制服務機構靜安工作站”,為各類主體來園區拍攝影視劇提供政策咨詢、取景地協調、拍攝器材及后期制作等20余項服務。 這座影視產業園區還引進博納影業、銀潤傳媒、麒麟影業等知名企業,并吸引馬爾科姆、巖井俊二、賈樟柯等著名電影人以及一批青年新銳導演入駐。 除了環上大影視產業園外,“十二五”期間,一批國家級文化產業基地在上海發展勢頭良好。中國(上海)網絡視聽產業基地、中國時尚趨勢研究院先后 建成,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集聚企業總數553家。一批市級重大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上海自貿區國際藝術品交易中心、上海工藝美術品交易中心建成。 根據上海文創產業新的行動計劃,推進具有上海本土文化基因的旅游休閑消費業態發展,結合旅游體驗,促進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和文化資 源的開發利用等,也被列為重點。在具體做法上,上海將在推進文創產業多層次品牌體系建設方面,把握加入“聯合國創意城市網絡契機”,充實“創意上海”品牌 內涵,展示上海全球創意城市的國際形象。擬塑造張江、世博、迪士尼、臨港、虹橋等區域性的品牌,繼承發揚海派文化內涵,打造一批形象優質的文化創意企業和 產品品牌,促進上海“品牌之都”建設。 到2018年,上海還將進一步完善橫貫上海“東西軸線”的城市文化設施、創意產業園區布局,打造產業集群;在沿黃浦江和沿蘇州河文化創意集聚帶 基礎上,拓展時尚休閑、文化展示、創意設計、娛樂觀光等功能;并結合城市商業副中心和特色小鎮、文化旅游區域建設,形成文化創意產業“多圈”集聚。 (摘自《新華網》) |